FITC-Tubeimoside I竹黄素-CY5|生物素-竹黄素|DBCO-Tubeimoside I冰合试剂 |
发布时间:2025-07-25 13:54:32 | 浏览次数:15 |
FITC-Tubeimoside I是FITC与竹黄素I(Tubeimoside I)的偶联产物,结合了FITC的荧光示踪能力与竹黄素I的强抗肿瘤活性。竹黄素I是一种从葫芦科植物竹黄中提取的三萜皂苷,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发挥抗癌作用,但其分子量大、水溶性差,且缺乏靶向性。FITC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成像问题,还通过其负电荷特性改善了化合物的溶解性,同时保留了竹黄素I的生物活性。
在肿瘤靶向治疗实验中,FITC-Tubeimoside I被用于构建纳米递送系统。研究人员将其包裹于聚乳酸-羟基乙酸共聚物(PLGA)纳米粒表面,通过FITC的荧光信号优化制备工艺,确保纳米粒粒径均匀(约120 nm)且表面修饰密度可控。体外实验显示,该纳米系统可被肿瘤细胞高效摄取,荧光信号强度是游离化合物的3倍,且主要定位于溶酶体和细胞核。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,FITC标记未干扰竹黄素I对Bcl-2/Bax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,反而通过荧光定位揭示了其诱导线粒体膜电位崩溃的早期事件。
在动物模型中,FITC-Tubeimoside I纳米粒通过尾静脉注射后,活体成像显示其优先在肿瘤组织蓄积,荧光信号强度是正常组织的5倍以上。这一靶向性归因于纳米粒的增强渗透与滞留效应(EPR效应)及FITC修饰对肿瘤微环境的响应性释放。此外,该化合物还可用于药效评价,通过荧光强度与肿瘤体积的负相关关系,动态监测治疗响应,为个性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。 |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